拜星月慢秋夜闻笛和清真

润逼烟纱,凉添山枕,待月帘阴竹暗。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露叶霜花明烂。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镜屏中、尚识吴娘面。
无人唱、暮雨清尊畔。莫问翠冶红骄,总行云催散。燕重来、寂寞西风馆。年华泪、锦瑟闻长叹。但梦地、百转飙轮,触回肠欲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星月慢·秋夜闻笛和清真》是清代诗人郑文焯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抒发,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然的艺术世界。

《拜星月慢·秋夜闻笛和清真》的原文如下:润逼烟纱,凉添山枕,待月帘阴竹暗。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露叶霜花明烂。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镜屏中、尚识吴娘面。无人唱、暮雨清尊畔。莫问翠冶红骄,总行云催散。。

诗中的“润逼烟纱”描绘了深秋夜晚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随后,“凉添山枕”,暗示着天气的转凉,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接着,“待月帘阴竹暗”,则进一步强调了夜色的降临,月亮透过帘子投射在幽暗的竹林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调。

“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通过笛声的传播,将读者的视线从室内引向室外,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立体。笛声不仅穿透了寂静的夜晚,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中“怅流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似乎开始变得冷漠和疏离,连带着原本温馨舒适的环境也显得有些冰冷和萧条。这种情绪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和哀愁。

诗中还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银床玉簟疏冷,露叶霜花明烂”,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份美丽无法留住的遗憾和悲哀。

“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的回忆。他似乎在寻找着那个曾经与他共度美好时光的人或物,但一切都已经远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回廊和无法触及的回忆。

《拜星月慢·秋夜闻笛和清真》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以及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