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台城》是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诗歌。该诗以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蓝本,通过对台城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下面将从作品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介绍。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被誉为“三绝”之一。他擅长画竹、兰、石,书法则以“六分半书”著称于世,诗文亦颇有成就,因此有“扬州八怪”之誉。他的画作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风格独树一帜,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

《念奴娇·台城》的内容主要围绕秋天的气息,描绘了落日下的台城旧迹。通过对秋雨萧瑟、鸡鸣山下路、蔓蛇幽花等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词中还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悲愤。

从艺术特色来看,《念奴娇·台城》采用了典型的宋词形式,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词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老蔓藏蛇、幽花贱血等,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念奴娇·台城》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从文学价值和影响来看,《念奴娇·台城》不仅是郑板桥个人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冲突。

《念奴娇·台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古典诗词,通过对台城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