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满江红 · 思家
译文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介绍
《满江红·思家》的艺术魅力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的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字克柔与号板桥都表明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执着追求。他的作品以竹子、兰草和石头为主题,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他的书法作品以“六分半书”著称,即笔画中包含一半或更多的笔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他的诗文也十分出色,使他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满江红·思家》是郑燮在1750年左右创作的一首词作,这一时期正值清朝中期,国家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为郑燮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家的渴望和对故土的眷恋。
《满江红·思家》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从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到细腻柔和的柳枝,都体现了郑燮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这种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满江红·思家》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饱含着深刻的情感表达。
郑燮通过《满江红·思家》,向我们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他在艺术创作中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至今仍能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和启示。
注解
家:这里指扬州。
瓜步:瓜步山。在江苏省六合东南,南临大江。瓜步月就是瓜步这个地方上面的月亮。
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是扬州游览胜地。
“将白”二句:是说以白发苍苍的自己,做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这将不是不合适的计划吧。折腰人:此处是作者自谦,也是愤激之反语。左:左计,不适当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