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松台山即事

斗样城悬大海涯,凭栏双眼接烟霞。
人家已绿千头橘,僧院才黄数点花。
水阔无声潮北上,峰回有影日西斜。
旌旗猎猎防秋早,风起楼船鼓一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松台山即事》是清代诗人刘廷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廷玑,清朝汉军镶红旗人,字玉衡,号在园。康熙年间曾任职于处州知府和江西按察使等职,后因事降职至淮扬道。他不仅是一位官员,也是文学爱好者,其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并有诗集《葛庄诗集》和《在园杂记》传世。
  1. 诗歌原文
    斗样城悬大海涯,
    凭栏双眼接烟霞。
    人家已绿千头橘,
    僧院才黄数点花。
    水阔无声潮北上,
    峰回有影日西斜。
    旌旗猎猎防秋早,
    风起楼船鼓一挝。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色描写:《九日登松台山即事》描绘了松台山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斗样城悬大海涯”展现了松台山的雄伟与辽阔,而“凭栏双眼接烟霞”则表达了作者站在高楼上远眺,所见之景如画般的美丽和壮观。
  • 人文景观描写:“人家已绿千头橘,僧院才黄数点花”两句则转向了人间的生活景象,描绘了丰收时节乡村的宁静与祥和,以及僧侣修行之地的清静与简朴。
  • 季节感怀:诗中的秋天元素“秋早”与“日西斜”相映成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军事氛围:末尾的“旌旗猎猎防秋早”和“风起楼船鼓一挝”透露出当时的军事防御准备,显示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责任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如对偶、意象、象征等,使得诗歌在视觉和感官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通过对松台山的描写和对秋天的感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 历史背景:作为清代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刘廷玑的《九日登松台山即事》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读者,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