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显佑祠口占

柳曳长堤水漱沙,寻春春入梵王家。
清江三日重来晚,落尽樱桃两树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显佑祠口占》是清代诗人刘廷玑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清代汉军镶红旗人。他在康熙年间曾任处州知府,并在江西按察使任上去世。刘廷玑不仅担任过地方行政职务,还致力于文化教育,如创建了莲城书院作为义学,以及立南明书院作为讲学之地。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 柳曳长堤水漱沙,寻春春入梵王家。
  • 清江三日重来晚,落尽樱桃两树花。
  1. 诗句解析
  • “柳曳长堤水漱沙”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色,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长堤旁的水波轻轻拍打着沙滩,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氛围。
  • “寻春春入梵王家”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春天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 “清江三日重来晚”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他多次来到这条清澈的江边,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慨。
  • “落尽樱桃两树花”则可能是诗人对某个具体场景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他对春天中樱花盛开的惊喜和喜悦。
  1. 作品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诗中的“柳曳”、“水漱”、“寻春”、“梵王家”等词汇都充满了诗意,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
  •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过显佑祠口占》不仅是刘廷玑个人情感和审美的体现,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