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苦雨即事

年来惟有感伤多,九十春光总浪过。
镜里容颜空自老,梦中诗句为谁哦。
飞花满院销银蜡,细雨空帘锁黛蛾。
可惜繁华零落尽,香残酒冷奈愁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苦雨即事》是明代诗人德日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剪剪东风生晓寒,群芳摇落自愁看。
    牢笼诗景无神句,点检花枝有月丹。
    布谷催耕知雨足,杜鹃啼血怨春残。
    光阴代谢如弹指,短发刁骚不受冠。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歌开篇以“剪剪东风生晓寒”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微凉的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寒意。接着以“群芳摇落自愁看”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结束,百花凋落的感伤情绪。
  • 人文情感表达:诗人在“牢笼诗景无神句”中抒发了对春天美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遗憾与失落。同时,在“点检花枝有月丹”则通过对比色彩鲜明的花朵与暗沉的天空,进一步强调了春去秋来的无奈和感慨。
  • 农事活动描写:诗中的“布谷催耕知雨足”反映了农民在春雨之后开始忙碌的情景。然而,随后的“杜鹃啼血怨春残”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不舍。
  • 时间流转感慨:“光阴代谢如弹指”,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之快,如同弹指之间,岁月已变。最后一句“短发刁骚不受冠”,则表现了诗人对年华老去、不再年轻的无奈接受。
  1. 诗歌风格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 简洁明快:德日的笔触流畅而明快,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德日(1687-1737),号冰心,清代女僧,原籍江苏泰州。她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擅长诗歌创作。后出家为尼,著有《拂愁集》流传于世。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初时期,当时社会环境动荡,文人多感时伤世。德日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文学价值
  • 意境深远:这首诗不仅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更深入地探讨了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赋予了诗歌深邃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的一部分,《暮春苦雨即事》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刻画,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和传承。它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对四季变换的感慨以及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暮春苦雨即事》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真挚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德日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