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 秋海棠

似水秋光惊艳绝。漫道芳华歇。信有可人花,数点胭脂,点着墙根叶。
啼螀露底闻幽咽。人静来黄蝶。试倚旧栏杆,绛蜡凉红,还染清秋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花阴·秋海棠》是一首充满古典美与哀愁的词作。此词由刘嗣绾创作,通过描绘秋海棠的凋零之美,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哲思。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刘嗣绾,清朝诗人,以其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1. 诗词原文
  • 银烛烧春春睡醒。风雨空阶冷。和泪种情根,满地愁红,生到燕支井。翠袖凭栏斜复整。蛩语无人省。肠断又昏黄,一剪秋纱,绿透西窗影。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此词通过对秋海棠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孤寂与凄凉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无常的感慨。
  • 意象运用:词中“燕支井”象征了某种美丽却易逝的事物,而“秋纱”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
  • 语言特色:“和泪种情根”,这里的“和泪”形容了作者因情感激动而流泪的状态,而“种情根”则形象地描绘了情感在心中深深扎根的景象。
  • 文化背景:作为清朝的作品,此词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这首《醉花阴·秋海棠》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强的作品,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刘嗣绾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和深入探索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