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兵

百战淮南道,烽烟尚渺漫。
民劳知祸稔,世乱觉贫安。
野贼援戈起,羸军袖手看。
穷途无限泪,凄绝尚谁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兵》是清代诗人刘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工农兵为描写对象,表达了强烈的翻身自豪感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下面是对《苦兵》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刘溱,字芙裳,黄冈人,举人出身,曾官至江陵训导。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2. 诗歌原文与翻译:《苦兵》原文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通过对比百战淮南道的景象与烽烟渺漫的荒凉,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诗中还表现了对战后百姓生活的同情及对乱世的感慨。

  3. 艺术特色:在《苦兵》中,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国家命运之中,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注。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刘溱《苦兵》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成就,更在情感表达上深刻地触及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心弦。这首诗不仅是刘溱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清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