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下城早,凉风动北楼。
一镫昏照雨,双杵夜鸣秋。
芳草人何处,浮云客自愁。
王孙何为者,桂树久淹留。
秋日有怀何小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有怀何小山》赏析
在清朝时期,刘廷镛的《秋日有怀何小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黄叶飘落,凉风拂面,城楼北侧,灯火昏黄照亮着雨丝,双杵之声在夜幕中回响,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人以“黄叶下城早,凉风动北楼”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萧瑟而清冷的秋日场景之中。这种开头方式既简洁又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紧接着,“一镫昏照雨,双杵夜鸣秋”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夜晚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雨中的灯火,与远处传来的劳作声,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象出那寂静而又繁忙的夜晚。
“芳草人何处,浮云客自愁”这两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迷茫。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芳草,心中不免生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础,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结尾两句“王孙何为者,桂树久淹留”,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遥远的过去。王孙,即贵族或达官贵人,他们为何在此久留不去?是因为留恋这里的美景吗?还是因为这里有他们难以割舍的情怀?这些疑问,都随着诗句的流转,在读者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刘廷镛的《秋日有怀何小山》,不仅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它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文学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