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生孝廉属赋其子妇殉节事

婉婉双栖子,俄成寡鹄哀。
戏言终不负,烈意苦难回。
乳药中宵觉,离魂七日才。
凭君续原鬼,莫说望思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雨生孝廉属赋其子妇殉节事》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儿子为了保护妻子而牺牲自己的故事。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是清代末年的诗人和官员。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至湖南布政使等职,有《海藏楼诗》传世。

诗中“婉婉双栖子,俄成寡鹄哀”描述了主人公与妻子的恩爱与悲壮。他与妻子如同鸳鸯般和谐共处,然而突如其来的悲剧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妻子为了保护他人而选择牺牲,留下了丈夫一人面对生活的残酷。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悲剧性命运。

“戏言终不负,烈意苦难回。”则表达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与怀念。尽管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但他始终相信她的承诺不会改变,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思念和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人物的忠贞不渝,也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夫妻关系的脆弱。

“乳药中宵觉,离魂七日才。”描绘了妻子牺牲后的悲惨情景,她的离去如同离魂一般,让人难以忍受。这不仅是对她生前痛苦的刻画,也是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妻子的牺牲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受到社会习俗的压迫,这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凭君续原鬼,莫说望思台。”是对主人公的劝慰,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他希望人们能够记住这段历史,不要忘记妻子的牺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即使生活再苦再难,也要继续前行。

《陈雨生孝廉属赋其子妇殉节事》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通过对郑孝胥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性、爱情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