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乌山因寄怡舅

万叠悲欢逐境空,乌山只在梦魂中。
泪痕自共华年积,心事真看隔世同。
此日诸甥多失母,即今阿舅亦为翁。
山兜老屋如重到,惘惘斜阳巷尾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乌山因寄怡舅》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郑孝胥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节选:万叠悲欢逐境空,乌山只在梦魂中。泪痕自共华年积,心事真看隔世同。此日诸甥多失母,即今阿舅亦为翁。山兜老屋如重到,惘惘斜阳巷尾红。
  • 诗作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乌山,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人在梦中看到那曾经熟悉的乌山依旧存在,而自己却只能通过梦来寄托哀思。诗句“万叠悲欢逐境空,乌山只在梦魂中”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1. 创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 作者郑孝胥: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有《海藏楼诗》。郑孝胥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诗歌形式:《梦乌山因寄怡舅》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炼之美。这种形式的诗歌便于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使得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领会诗意。
  • 思想内容:该诗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通过对乌山的描写,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梦乌山因寄怡舅》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无数读者,也成为了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