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欲吐晓霞明,酝酿红潮醉未成。
人影渐遮风渐暖,江波初涨雨初晴。
试编游骑归花史,便割吴天作锦城。
可怪路旁沉吟者,色尘梦恨尚纵横。
闰二月十七日独游龙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二月十七日独游龙华》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日期独自游览龙华的生动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下面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诗人简介: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他是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郑孝胥曾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最终官至湖南布政使。他的诗歌作品有《海藏楼诗》,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诗歌原文:春云欲吐晓霞明,酝酿红潮醉未成。人影渐遮风渐暖,江波初涨雨初晴。试编游骑归花史,便割吴天作锦城。可怪路旁沉吟者,色尘梦恨尚纵横。
诗歌内容: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春云欲吐晓霞明”,以春天的云彩为引子,暗示着早晨的到来,而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整个世界。接下来的“人影渐遮风渐暖”,则转入人的感受,人们的身影逐渐增多,使得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温暖起来。“江波初涨雨初晴”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江河的水开始上涨,雨水刚刚停止,天空中呈现出一片晴朗的景象。最后一句“色尘梦恨尚纵横”,则是诗人感慨之情的抒发,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易逝的哲思。
《闰二月十七日独游龙华》不仅是郑孝胥个人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风景诗篇。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及其背景,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郑孝胥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创作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