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琴初戊辰除夕韵

礼失宁论玉爵挥,龙潜莫问在天飞。
春王未害周书正,中露何堪赋式微。
射隼待占高墉利,驱鱼会见众心归。
吾侪羁绁应同罪,留与人间说是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胡琴初戊辰除夕韵》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和胡琴初戊辰除夕韵》,作为郑孝胥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状态。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杰出派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2. 诗作原文:在这首诗中,“礼失宁论玉爵挥,龙潜莫问在天飞”展现了作者对传统礼仪衰微的忧虑;“春王未害周书正,中露何堪赋式微”则揭示了时局动荡下人们生活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3. 文化背景: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于深入理解《和胡琴初戊辰除夕韵》具有重要价值。在那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文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孝胥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无疑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4. 艺术手法:郑孝胥在这首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包括意象的选择、象征意义的运用等,都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代变迁的反思,他不仅传达了自己对现实的认知,也展现了其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5. 后世影响:《和胡琴初戊辰除夕韵》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可小觑。这首诗不仅是郑孝胥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特别是近代诗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和赏析,后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和胡琴初戊辰除夕韵》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郑孝胥个人经历、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怀和思考,也是对整个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记录。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