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失宁论玉爵挥,龙潜莫问在天飞。
春王未害周书正,中露何堪赋式微。
射隼待占高墉利,驱鱼会见众心归。
吾侪羁绁应同罪,留与人间说是非。

【注释】

戊辰:指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初:开始。玉爵:美玉制成的酒杯,这里指美酒。“礼失”三句:意谓礼仪制度已经丧失,玉爵虽好也无济于事。宁论:岂管。龙潜:比喻有才德的人未被任用。何堪:怎堪。赋式微:即《诗经·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旧德。”意为对周文王的赞美。射隼:喻指有才能的人,但不被任用。高墉:高大的城墙。利:利箭。射隼待占:喻指有才能的人等待施展才干的机会。赋式微:同上。驱鱼:比喻有才能的人,但不被任用。会见众心归:喻指有才能的人,但不被任用,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中露:露水,喻指时势。中露何堪赋式微:同上。

羁绁(jixiè):马笼头。应同罪:应受到同样的谴责。留与人间说是非:把这些话留下来,给世间的是非黑白作出评判。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除夕所作,以抒写忧国忧民之情为主调,是一首反映现实、抒发愤慨的作品。全诗分四联,第一联直抒胸臆,指出“礼失”,即使“玉爵”亦难挽回;第二、第三联分别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明国家危亡的原因;第四联则总结前文,发出“留与人间说是非”的感慨。全诗情深意切,笔力遒劲,是宋诗中的佳作。

首联“礼失宁论玉爵挥,龙潜莫问在天飞。”开篇点明题旨,指出礼仪制度已经丧失,即使美酒再美,也不能挽回国家的颓败。接着以寓言的手法,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颔联“春王未害周书正,中露何堪赋式微。”承接上联之意,进一步强调国家政治上的混乱和腐败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深深忧虑。

颈联“射隼待占高墉利,驱鱼会见众心归。吾侪羁绁应同罪,留与人间说是非。”则是诗人对当时形势的进一步分析。他认为,那些有才能的人,就像射隼一样,虽然等待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却没有机会;而像驱鱼一样,虽然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但是却也不能摆脱困境。因此,他们都应该受到同样的谴责。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来决定的,而我们应该把这些话留下来,留给后世的人们去评判是非得失。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它的艺术魅力在于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脉动,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共鸣。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历史的新视角和方法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