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昂头孰可留,《逍遥》篇外更遨游。
燕辽来往才经宿,坡颍追随又一秋。
人物西山须野老,画图乔木待高楼。
长廊徐步闲吟地,定有乾坤眼底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际昂头孰可留,《逍遥》篇外更遨游。
燕辽来往才经宿,坡颍追随又一秋。
人物西山须野老,画图乔木待高楼。
长廊徐步闲吟地,定有乾坤眼底收。
《中秋寄稚辛》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作者以及诗作的具体内容如下:
创作背景: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光绪八年(1882)科举中举人,后历任日本各地的领事、总领事,直至湖南布政使等职。他的作品《海藏楼诗》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学形式: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结构和韵律要求。全诗押[尤]韵,展现了传统诗歌的形式美。
艺术特色:郑孝胥在《中秋寄稚辛》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天际昂头孰可留”一句,通过对比天空的辽阔与人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此外,“燕辽来往才经宿,坡颍追随又一秋”等诗句,则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地域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中秋寄稚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郑孝胥一生情感和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