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城水南流,春来绿渐肥。蒋山绕其北,白云相委蛇。
精蓝割山光,修竹何猗猗。岸回林梢密,桃李能成蹊。
置堂于此间,非瓦而茅茨。据榻揽峰岫,开窗弄涟漪。
堂前何所有?鱼鸟常忘机。堂后何所有?儿女从玩痴。
堂中何所有?夕阴与朝晖。壁间复何有?旧拓兼新诗。
人言此堂陋,华庑宜纤儿。或云此堂偏,当路谁高栖?
自从堂之成,使我壮志亏。宁馨必匿笑,焉知旷士怀!
濠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濠堂》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收录在《海藏楼诗》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作者生平、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品原文:《濠堂》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江南美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与美丽。例如:“抱城水南流,春来绿渐肥。蒋山绕其北,白云相委蛇。”这些句子不仅捕捉了春天的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作者生平: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曾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直至湖南布政使等职位。郑孝胥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许多诗作都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历史背景:《濠堂落成》是郑孝胥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中国江山的眷恋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惜哉此江山,与我俱不偶”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愁。
艺术特色:《濠堂》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了传统诗歌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味;二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三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濠堂》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郑孝胥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的体现。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了解《濠堂》,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句,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