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走仁义,自谓性所有。
未甘师古人,况逐筲与斗。
戊庚逮今兹,躁进互击掊。
谬兴种族论,国事迫解纽。
惟予倡群学,荡荡辟天牖。
滔天几漂山,终欲关其口。
彼曹身倏灭,污我冀不朽。
甚黠亦可怜,笑骂颜孔厚。
诸公工罔上,抚中果安否?
名德既不昌,颜回岂为寿!
书日报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日报后》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他是清代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郑孝胥在光绪八年成为举人,之后他历任日本各地领事及湖南布政使等职。
诗作原文:一生走仁义,自谓性所有。未甘师古人,况逐筲与斗。戊庚逮今兹,躁进互击掊。谬兴种族论,国事迫解纽。惟予倡群学,荡荡辟天牖。滔天几漂山,终欲关其口。彼曹身倏灭,污我冀不朽。甚黠亦可怜,笑骂颜孔厚。诸公工罔上,抚中果安否?名德既不昌,颜回岂为寿!
诗的深层含义:郑孝胥通过《书日报后》表达了他的政治理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的“戊庚逮今兹,躁进互击掊”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于急功近利行为的批评。郑孝胥认为,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不仅阻碍了国家的稳定发展,也使他个人感到失望和无奈。
诗作的影响:郑孝胥的《书日报后》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诗歌,也是他个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到的个人见解,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郑孝胥的《书日报后》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滋养和智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