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六日游万泉河

沈阳无山沈战气,秋色真从万里至。
绕城何处可登高,憎见诸羌踞僧寺。
北俗虽豪缺风雅,麇集屠沽作都会。
东门闻道有泉源,便觉清甘起人意。
碧波潆洄仅十亩,傍水居然芦满地。
残荷过桥香自远,秃柳数株堪小憩。
若能营此作园池,种树置亭亦殊易。
纵民游观资养性,岂非从政所有事。
沉吟徙倚谁与言,自怪边尘损文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二十六日游万泉河》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沈阳秋日的景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孝胥,字太夷,号苏堪,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一位近代诗人。
  • 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直至湖南布政使等职务。
  1. 诗歌原文
    沈阳无山沈战气,秋色真从万里至。
    绕城何处可登高,憎见诸羌踞僧寺。
    北俗虽豪缺风雅,麇集屠沽作都会。
    东门闻道有泉源,便觉清甘起人意。
    碧波潆洄仅十亩,傍水居然芦满地。
    残荷过桥香自远,秃柳数株堪小憩。
    若能营此作园池,种树置亭亦殊易。
    纵民游观资养性,岂非从政所有事。
    沉吟徙倚谁与言,自怪边尘损文字。

  2. 作品赏析

  • 诗中通过对比沈阳城的萧条与自然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悟。
  • 描述城市中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如“北俗虽豪缺风雅,麇集屠沽作都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面貌。
  •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欣赏郑孝胥这首《八月二十六日游万泉河》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能从中体会到他对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