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论藏书,数等意甚备。推原正缺失,考订家为最。
何人可当此,惟数钱与戴。其次辩板片,错认不少贷。
是谓校雠家,抱经覃溪类。又次曰收藏,异本广收致。
下供博士览,上或补金匮。天一阁嶙峋,瓶花斋珍袐。
昆山传是楼,海内共惊视。又如嗜宋刻,所获多精致。
旨意纵未窥,年日务省记。邬镇鲍处士,吴门黄主事。
斯为赏鉴家,可喜亦其次。乃若钱景开,陶氏五柳辈。
湖州施汉英,巧掠仍贩卖。旧家有中落,贱取计必遂。
富室苟好书,索价每十倍。其风斯下矣,掠贩诚逐利。
徐侯刻丛书,艺林极宝贵。庶几比荛翁,后贤恃《津逮》。
稚存语虽谑,颇亦饶风味。聊题《随庵图》,世变堪嗟慨。
徐积馀随庵勘书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积馀随庵勘书图》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藏书、校雠以及鉴赏家等文人雅事的理解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创作背景:郑孝胥作为清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对书籍、学问和历史的见解与思考。《徐积馀随庵勘书图》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郑孝胥对于藏书文化及学术传承的尊重与推崇。
主题内容:《徐积馀随庵勘书图》主要探讨了文人在书籍整理、收藏和鉴定中的作用。诗中通过对比不同角色在藏书活动中的角色和贡献,强调了校雠家、收藏家和鉴赏家的重要性。郑孝胥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贡献。
艺术手法:从艺术角度来看,《徐积馀随庵勘书图》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推原正缺失,考订家为最”不仅指实际的图书整理工作,也暗喻了学问的探求过程,即寻找知识体系中的缺失部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此外,诗中的“天一阁嶙峋,瓶花斋珍袐”等描写,增强了诗作的文学性和画面感。
历史文化价值:《徐积馀随庵勘书图》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藏书文化和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如何通过藏书和学术研究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他们如何对待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徐积馀随庵勘书图》不仅展示了郑孝胥对书籍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