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周庆云为其生母董夫人造塔于杭州西湖理安寺自书金刚经且乞丁女士恒绘图刻石列置塔壁

逝波所卷倏万劫,成坏变化随诸缘。
莹莹一念偶不灭,坐使金石为精坚。
有人心伤母鞠我,报以罔极穿重泉。
瞿昙遗文劝出世,血泪化墨书盈篇。
绘图建塔俨弹指,神鬼冥助非人权。
湖山照耀佛守护,见者悲涕垂穷年。
故知斯义了无坏,陵谷改尽谁能捐。
世间莫非父母体,何苦造孽空滔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兴周庆云为生母董夫人造塔,并在杭州西湖理安寺自书金刚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造一座供奉祖先或父母的神像和纪念物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行为体现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后代对先辈的缅怀与敬仰。周庆云的行为不仅显示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爱和尊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他请求丁女士(可能是他的妻舅或姻家)来绘制并刻石立碑,这一举动进一步强调了这座塔作为家族纪念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价值。通过艺术形式(如绘制和雕刻),这些纪念物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使得它们不仅仅是物理存在,更是情感、记忆和文化的象征。

在文学领域,这样的事件和故事经常被用来象征家庭的和谐与团结,以及对亲情和孝道的尊崇。文学作品可能会详细描述周庆云如何准备和组织这次活动,包括选择地点、筹集资金、设计塔形等,以及他与丁女士合作绘制和雕刻的过程。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故事的丰富性,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动机,从而产生共鸣。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历史可以被塑造成一篇描写个人成长、家庭纽带及文化传承的小说,或是一段记录家族传统、展现人文关怀的散文。通过这种方式,文学作品不仅保存了一个历史事件,也为后来的人提供了反思过去、理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