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友卿太史湖山介寿图

人生惟事亲,乱世足自免。
生我复庇我,始识爱日暖。
世人初弗慕,籍口扬与显。
宦游孰念归,虽在不愁远。
匪孝欲何移,作忠说尤诞。
浇风既如此,贤者乃愈罕。
我读友卿诗,恻恻颂圣善。
又观介寿记,至乐殆忘返。
湖光助承欢,山色来慰眼。
谁家母与子,济胜自成伴。
旁人为感动,羡极当屡泫。
我生抱终天,愧恨视此卷。
犹馀性中语,愿子亲益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沈友卿太史湖山介寿图》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1. 诗歌原文
  • 人生惟事亲,乱世足自免。生我复庇我,始识爱日暖。世人初弗慕,籍口扬与显。宦游孰念归,虽在不愁远。匪孝欲何移,作忠说尤诞。浇风既如此,贤者乃愈罕。我读友卿诗,恻恻颂圣善。又观介寿记,至乐殆忘返。
  1. 诗歌内容解析
  • 亲情与独立: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在乱世中能够自保的重要性,以及亲情对人的庇护作用。这种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 社会与自我: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向了社会层面,讨论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这里涉及到了名利的追求、权力的展现等社会现象,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 道德与理想: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我又观介寿记”和“至乐殆忘返”,诗人表达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部分内容揭示了诗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哲学思考。
  1. 诗歌主题
  • 家庭与责任:通过对亲情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亲人的责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家庭伦理的看法和价值观。
  • 社会与自我: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评,诗人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 道德与理想:诗歌中的道德理念和哲学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行为的深层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部分内容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
  1. 诗歌风格
  • 简洁明了: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含蓄深沉:尽管语言简单,但诗歌的内涵却非常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复杂的情感和想法浓缩在短短的几句诗中。
  • 情感丰富: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既有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更有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题沈友卿太史湖山介寿图》不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通过诗歌这一形式,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 艺术表现力: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力非常强,无论是在语言的选择上,还是在意象的运用上,都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些技巧使得诗歌不仅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历史意义:作为清代的杰出诗人,郑孝胥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题沈友卿太史湖山介寿图》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这首诗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