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适来从万山底,目极巉岩高未已。
谁知林际透湖光,水静山闲数十里。
高楼临水欣小憩,微雨掠湖云正起。
复于云罅露奇峰,压楼插天此何理。
凌晨拿舟绝湖去,晓日破寒殊可喜。
霜枫耀眼与日争,使日无光谁恋尔。
雨山青厓碧堂叟,肯傍海藏穷父子。
胸中晴雨尚氤氲,馀味莫矜茶饭美。
宿日光山半米屋湖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日光山半米屋湖楼’是郑孝胥的诗作,创作于清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我适来从万山底,目极巉岩高未已。谁知林际透湖光,水静山閒数十里。高楼临水欣小憩,微雨掠湖云正起。复于云罅露奇峰,压楼。《宿日光山半米屋湖楼》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从山脚出发,一路上攀登至山顶,所见景象由远及近、由粗犷转为细腻,最终达到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首句“我适来从万山底”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一种探险和向上的精神。
作者郑孝胥:郑孝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文学成就在清朝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鉴赏:《宿日光山半米屋湖楼》不仅仅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达。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郑孝胥的这种情感寄托和生活追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宿日光山半米屋湖楼》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郑孝胥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深刻的生活感悟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获取生活的启示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