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忠公挽诗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文忠公挽诗》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密切相关,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是近现代的著名诗人。他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最终成为湖南布政使等高位官员。郑孝胥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活跃,而且在文学上也有所建树。

从内容上看,《陈文忠公挽诗》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作品。诗中通过“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开头,展现了郑孝胥早年的辉煌与才华。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和国家动荡,他在中年时期突然辞官归隐,晚年再次被召入朝廷,但已力不从心。这种反差使得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因此,诗中既有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前境况的无奈叹息。

《陈文忠公挽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与社会变迁交织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郑孝胥的生平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