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注释】
(1)韬庵:即陈文忠,字子昂,明末诗人。
(2)兴不浅:意指其诗文才华横溢,不仅限于诗而涉猎文章。
(3)腾跃至贵显:意指年轻时有很高的声望,官运亨通。
(4)垂翼:意为翅膀下垂,比喻退隐。
(5)偃蹇:指隐居不仕,不得志。
(6)国变:国家动乱、战乱。
(7)耄及:年事已高。
(8)石交:指朋友,以石头为喻。
(9)极意:竭尽全力。
(10)五言:五言诗是古代一种韵律整齐、每句五个字的诗歌形式,也指五言古诗。
(11)晚尤善:《唐宋八大家集》中的五言诗多用平仄,而王维等则多用对偶,所以称五言诗为“晚唐诗”。
(12)和章兼细楷:意指和陈文忠一起写诗,且书法精细。
(13)残墨:指未写完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诗人陈子昂为好友陈文忠写的挽诗,共四首。此诗为第一首。
陈子昂是初唐诗坛上的风云人物,他与李、杜齐名,号称“诗中之龙”,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是陈子昂在友人辞世后所撰的挽诗,全诗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陈子昂的一生充满坎坷。少年时,他曾因才气过人而得到唐睿宗的赏识,但不久即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钦州当县令,后来又被流放到夜郎。后来,他投奔张易之,又因直言进谏被贬出京,最后被迫自杀。这首诗就是为这位一生坎坷的诗人所作。
诗一开篇便称赞陈文忠“韬庵功名士”。陈文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很有才华,曾得到唐睿宗的赏识,并得到提拔。然而,命运却对他颇为捉弄,他多次被贬,最后甚至被迫自杀,一生都在坎坷中度过。“文字兴不浅”一句表达了他对陈文忠坎坷命运的同情和惋惜之情。接着,诗人回忆了陈文忠年少时的高傲和飞扬跋扈,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腾跃至贵显”一句,描绘了陈文忠年轻时的辉煌形象。然而,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突然遭遇了人生的低谷——隐居山林。“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这两句表达了对陈文忠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人感叹陈文忠曾经飞黄腾达,如今却只能在山林中度过余生,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唏嘘不已。
诗人接着写道:“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意思是说,陈文忠六十岁那年,本应回归朝廷任职,但却又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不安。这里的“国变”指的是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局面所导致的战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陈文忠晚年境遇的担忧和同情。
诗人描述了陈文忠晚年的生活状态:“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在这里,“耄及”指的是年事已高的意思。诗人用“仓皇”形容陈文忠面对晚年生活时的窘迫和无奈,而“志未展”则表示他的愿望未能实现。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陈文忠晚年生活的担忧,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深刻领悟。
诗的最后一句“老眼差自遣”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在这里,“差自遣”是指勉强用来打发时间的意思。诗人用这句话来形容陈文忠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仍努力地寻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以求得一丝慰藉。这既体现了陈文忠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