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记老将至,时时欲息肩。不如有营者,汲汲常忘年。
尼山不知老,劬学遗忧煎。犹云乐忘忧,其忧固难捐。
孜孜毙乃已,治《易》姑勉旃。孔颜何所乐,寿夭从其天。
老学若炳烛,吾意殊不然。多能实鄙事,作茧真自缠。
颓然且放浪,如鱼跃于渊。毋为学所役,益智滋可怜。
无忧岂非乐,至乐还随缘。纵老乐不改,以此得终焉。
【注释】
熟记老将至:牢记着老师的生日。
汲汲常忘年:总是忙忙碌碌,忘记自己已经老了。
尼山不知老:孔子不知道什么是老年,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
其忧固难捐:他的忧虑是难以免除的,因为他始终在为人类造福。
多能实鄙事:他虽然多才多艺,但却做了很多平凡的事情。
作茧真自缠:他做茧自缚,却自以为是在为自己造福。
颓然且放浪:他颓废放纵地生活,像一条鱼在渊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毋为学所役:不要被学问所束缚,要追求智慧和快乐。
无忧岂非乐:没有忧虑岂不是一种快乐吗?
至乐还随缘:最高的快乐还是要随着缘分来决定。
纵老乐不改:即使老了也要保持快乐,因为这是一种境界。
以此得终焉:这就是我最终追求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孔夫子生日时所作,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儒雅之气。
第一首诗开头就点明了主题,即孔子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伟人,他时刻都在努力学习,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学问的敬畏之心。
第二首诗通过孔子的教诲,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而在于为人类造福。这种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第三首诗则表达了李白对于孔子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孔子虽然多才多艺,但却做了很多平凡的事情,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他也认为孔子虽然做茧自缚,但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一首诗则是李白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智慧和快乐,不应该被学问所束缚。这种态度是非常积极向上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