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织雨

黯淡观音峰上景,恍疑瀑布涌山巅。
雨丝似缕纷纷坠,风片如梭密密穿。
万丈碧缣和尚渚,一篙新涨稻江船。
遥瞻顷刻云罗散,几处红霞极浦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音织雨·黯淡观音峰上景》是清朝诗人刘献池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观音山上雨后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达的能力。以下是具体介绍:

  • 创作背景:《观音织雨·黯淡观音峰上景》的创作背景是在清光绪年间,当时刘献池是一位诗人,曾参加「嘉社」并有工诗的经历。在日治时期,他还加入了「新柳吟社」,同社的成员还包括了多位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如沈森奇、施水池等。
  • 诗歌原文:黯淡观音峰上景,恍疑瀑布涌山巅。 雨丝似缕纷纷坠,风片如梭密密穿。 万丈碧缣和尚渚,一篙新涨稻江船。 遥瞻顷刻云罗散,几处红霞极浦连。
  • 诗歌赏析:《观音织雨·黯淡观音峰上景》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观音山雨后的景象。诗中的“雨丝”与“雨线”形象地描述了雨珠下落的样子,如同细丝般连绵不断;“风片”则形容风吹过雨丝时的情景,犹如织布机上的梭子穿梭其中。这些形象化的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天带来的清新和凉爽,还能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刘献池的《观音织雨·黯淡观音峰上景》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审美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