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八景诗湘桥春涨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风光几拟到层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潮州八景诗·湘桥春涨》为清代诗人郑兰枝所作,是“潮州八景”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2. 诗句解读

  • “湘江春晓水迢迢”描绘了湘江春天黎明时分的水势,其水势遥远、宽广,给人以深远的视觉和感受。
  • “十八梭船锁画桥”形象地描述了船只在湘江上排列成行的场景,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
  • “激石雪飞梁上鹭”则展现了湘江中因激流而激起的白色浪花,以及在桥梁上的白鹭被惊飞的情景。
  • “惊涛声彻海门潮”表达了湘江潮水的澎湃声势,仿佛连海边的巨潮都能听见。
  • “鸦洲涨起翻桃浪”描述了由于河水上涨,鸦洲上的水面波动,好似翻滚的桃子波浪。
  • “鳄渚烟深濯柳条”则描绘了鳄鱼渚上烟雾缭绕、柳树垂柳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押萧韵,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格律。
  • 通过细腻的描写,如水势、船只、浪花、飞鸟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
  • 使用了多种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如“鹭”被比作“惊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1. 文化意义
  • 作为“潮州八景”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山水情怀。
  • 诗中所展现的自然美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与平和,回归内心的平静。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它还包含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的自然元素,如江水、船只、浪花等,都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繁荣。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 同时,诗中的宁静与和谐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节奏的追求,鼓励人们在忙碌中寻找平衡,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潮州八景诗·湘桥春涨》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应珍视并欣赏身边的自然之美,让心灵得到真正的休息与放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