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简斋先生生挽诗

作宰桐乡便作家,甘棠阴里种桑麻。
山中安石留棋墅,屏后扶风列绛纱。
死悟前因仍是月,生无一日不看花。
口碑尽有遗民戴,岂止天台老衲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袁简斋先生生挽诗》是刘锡五所作,表达了对袁简斋先生的深深怀念和对其生平事迹的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诗人刘锡五,字受兹,又字澄斋,为介休人。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资格,还被选拔为武昌知府。这样的政治生涯显示了他在文学以外的其他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成就。
  2. 诗歌原文:《袁简斋先生生挽诗》原文为“作宰桐乡便作家,甘棠阴里种桑麻。山中安石留棋墅,屏后扶风列绛纱。”这些诗句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对袁简斋生前事迹的描述,传达了对其人品和才华的敬仰。
  3. 艺术特色: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袁先生在桐乡的政绩和人格魅力。诗中的“甘棠阴里种桑麻”和“屏后扶风列绛纱”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意境。
  4. 文化内涵: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袁简斋先生生挽诗》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常常将自然美景与个人修养相联结,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精神境界的文化追求。
  5. 历史影响:该诗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内涵受到了后世的推崇,还成为了研究清代文人及其作品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和社会背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袁简斋先生生挽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