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寒山先墓

一天风雨倍伤离,回首寒泉曲涧西。
伯道祠边猿独唳,中郎墓上鸟空啼。
尘飞台阁书还在,雪压松筠鹤自栖。
从此素丝凭世染,漫怜志与白云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祀寒山先墓》是清朝诗人德隐身前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日景象,反映了作者对亡者的缅怀及对世事的感慨。下面是关于《祀寒山先墓》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德隐,字晦叔,号南村,清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而闻名。
  1. 诗作原文
  • 一天风雨倍伤离,回首寒泉曲涧西。
  • 伯道祠边猿独唳,中郎墓上鸟空啼。
  • 尘飞台阁书还在,雪压松筠鹤自栖。
  • 从此素丝凭世染,漫怜志与白云齐。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一天风雨倍伤离”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日子,使人倍感悲伤和别离之苦。
  • “回首寒泉曲涧西”通过“回首”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 “伯道祠边猿独唳”,描述了伯道祠附近只有孤独的猿猴在哀鸣,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中郎墓上鸟空啼”则表现了墓地的寂静和荒凉,鸟儿不再鸣叫,显得格外空寂。
  • “尘飞台阁书还在”可能指代着虽然历经沧桑,但书籍仍然保存完好。
  • 最后两句“雪压松筠鹤自栖”,则是用“素丝凭世染”比喻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情操如同洁白的丝线,经过世事的洗礼而更加纯净。同时,“漫怜志与白云齐”展现了诗人虽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高洁志向的情操。

《祀寒山先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同时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