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搓丸诗

五纹添线日初长,佳节团圆乐未央。
珠落玉盘丸脱手,还劳窈窕作羹汤。
粉丸风味话枌乡,佳节初逢复一阳。
妇卜宜男儿肖物,灯前手续大家忙。
深闺五夜一灯光,女手纤纤作粉忙。
犹忆儿时当此日,戏堆鸡犬满盘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家珍创作的《冬至搓丸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冬至这一传统节日里对家庭团圆和节日习俗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郑家珍(1866~1928),字伯玙,号雪汀,是清末民国初的著名文学家,出生于清新竹县。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科举出身到成为教育家,再到晚年的归隐,他的生活经历丰富而多彩。郑家珍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擅长多种文化活动。他的诗作、书法以及算术成就在当时都备受推崇。

  2. 作品内容:《冬至搓丸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家庭温暖的珍视。诗中“五纹添线日初长”描绘了冬至时节太阳初升的景象,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家庭的团聚。“佳节团圆乐未央”表达了在重要节日中家庭成员团聚的幸福感受。“珠落玉盘丸脱手”,则形象地描绘了搓丸游戏的情景,通过游戏来增添节日的乐趣。最后两句“还劳窈窕作羹汤”,则是说家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不忘准备美食,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视饮食的文化特点。

  3. 文学价值:《冬至搓丸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风俗的小诗,它更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示了深厚的文化意涵。诗中的“丸”象征着团结与和谐,暗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关系和对传统的传承。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4. 文化意义:《冬至搓丸诗》反映了中国社会在传统节日中的家庭价值观。通过搓丸这样的习俗,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睦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饮食的一面,冬至食团子等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

  5.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国初年,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但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深入人心并得到保护和传承。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家珍的这首《冬至搓丸诗》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冬至搓丸诗》作为郑家珍的作品,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人们所传颂,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当下,同时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发扬这些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