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迂谷中翰

四面青山爽气浮,何人卜宅最高头?
此墩终属谢安石,胜地今为陈太邱。
古寺钟沉狮子吼,疏林日暮鸟声幽。
分明一幅倪迂画,合与先生雅号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迂谷中翰维英移居狮子岩斋额曰栖野巢赋此赠之》是清代诗人郑用锡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他少时遵父训以力行为本,道光三年举进士,家居读书为乐。
  • 创作成就:《陈迂谷中翰维英移居狮子岩斋额曰栖野巢赋此赠之》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化素养和高远的艺术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居所环境的偏好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 “四面青山爽气浮,何人卜宅最高头?”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四周山峦环抱、景色秀丽的图景,表达了对理想居所环境的向往。
  • “此墩终属谢安石,胜地今为陈太邱。” 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谢安和陈太邱的故事,诗人暗示了理想的居住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青山”、“胜地”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理想居所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精湛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审美赞颂,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播,它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需寻找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陈迂谷中翰维英移居狮子岩斋额曰栖野巢赋此赠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幅展现清代文人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的画卷。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思考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