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卒

桑干负戟又葱河,万里奔驰两鬓皤。
懒听军书徵姓字,强将病骨曳干戈。
千山风鹤闻声惮,一辈沙虫奈老何!
似此颓唐呼不起,淮阴无计将多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羸卒》是清朝诗人郑用锡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疲弱士兵在战场上的艰辛生活和心理状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战争中士兵们的苦痛和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诗歌原文
  • 首句:“桑乾负戟又葱河,万里奔驰两鬓皤。” 这句诗描绘了士兵们背负长戟,驰骋沙场,经历了漫长的万里征程,两鬓已白发苍苍。
  • 次句:“懒听军书徵姓字,强将病骨曳干戈。” 此句揭示了士兵们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身体上的疲惫不堪。
  • 后两句:“千山风鹤闻声惮,一辈沙虫奈老何!” 这两句表达了士兵们面对自然的恐惧和年老体衰的无力感。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羸卒》创作于清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战争状态和士兵的生活状况。
  • 作者:郑用锡,一位清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羸卒》通过对士兵艰苦生活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悲壮而凄凉的氛围。诗中的“桑乾”、“千里”、“白发”等意象,都深刻地表达了士兵们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孤独。
  • 情感表达:诗人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士兵在战场上的无助与辛酸,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平与安宁。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羸卒》是研究清朝时期军事历史的珍贵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当时士兵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 艺术价值:诗歌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是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1. 社会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这首诗作为清朝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有着一定的影响。

《羸卒》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能体会到古代士兵的生活状态,还能深入思考战争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