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殁十年,马鬣营高垒。
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
衣服幸无亏,毛发亦条理。
譬彼枯树春,精气尚存矣。
当其环观时,众论纷比拟。
为考古遗书,一一道原委。
相传乃尸解,集仙传曾纪。
冥冥造化间,孰为主宰是?
大哉圣人言,知生焉知死!
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是清代郑用锡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母亲的悼念,展示了对母亲深刻的怀念之情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郑用锡作为清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便是这样一首充满悲怆与哀思的诗作。诗中的“我母殁十年,马鬣营高垒”直接点明了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而“何来意外遭,槥木痛伤毁!”则表达了对于突然失去亲人的震惊与悲痛。
郑用锡在这首诗中不仅描写了母亲的遗体保存完好的情景,还细致地描绘了母亲的服饰和头发,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细节的回忆与思念。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郑用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在表达对亡母的哀悼,更是在探讨死亡、记忆和家庭关系等深层次的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和亲情常常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而这首诗恰好反映了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通过对母亲的纪念,郑用锡可能也在暗示着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不仅是郑用锡对个人悲痛经历的艺术表达,同时也承载了更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对生命、死亡和家庭关系的普遍关注和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