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鸟法

吾岂异人情,尊生而贱死?
不分地吉凶,但论人臧否。
嗟彼堪舆家,群逞谋生技。
愚者坠术中,指挥任所使。
区区土一坏,千金弃敝屣。
福利以惑人,罪魁此为始。
在昔范公坟,万弩石齿齿;
山灵倏变幻,朝天千笏倚。
郭璞著葬经,天乃斩其祀。
可凭不可凭,兴衰难尽恃。
岂知相阴阳,冈原随所止;
处处有佳城,何必夸奇诡。
枯骨可荫人,生者胡为耳?
一卷青鸟经,归根在天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论青鸟法》是郑用锡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堪舆家术的批判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论青鸟法》作为郑用锡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堪舆家术的迷信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命运观念的质疑。在这首诗中,郑用锡通过对比尊生与贱死、吉凶与臧否等概念,揭示了堪舆家术的本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论青鸟法》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显示了郑用锡的文学才华。诗中的“吾岂异人情,尊生而贱死?”以及“福利以惑人,罪魁此为始”等句式,运用了反问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对堪舆家术的批判,郑用锡展示了他对传统的不满和对科学理性的追求。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考虑,郑用锡生活在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的时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封建迷信的否定,以及对个人命运自主权的重视。这一主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反映了知识分子对于社会风气和文化习俗的一种自觉反思和批判精神。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论青鸟法》的语言简练有力,意境深远,能够引人深思。尤其是诗中的“山灵倏变幻,朝天千笏倚”等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神秘莫测,又暗含着对权势与地位的隐喻,使得诗歌的表达层次更为丰富和复杂。此外,郑用锡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追求。

《论青鸟法》不仅是郑用锡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对于研究清代诗词、社会风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论青鸟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