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韵舟少尉

世人竞羡春花早,我说秋花迟更好。春花从无百日红,惟有秋花偏耐老。
花花相对换新年,观者一时齐称妍。当筵不惟菊度岁,寒梅一树相比肩。
此物何为同位置,老圃孤山争献媚。留此孤标傲世姿,化工指点非无意。
君不见西湖处士家,水边篱落枝横斜;又不见五柳先生宅,葛巾大醉欢今夕。
抚时且共霜中守,乘兴看花兼把酒。劝君畅饮延龄杯,劝君小试调羹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汪韵舟少尉元日咏梅菊作》是清朝诗人郑用锡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少遵父训,以力行为本。道光三年,举进士,家居读书为乐。其创作多以咏物抒怀、寄情山水为主,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2. 诗歌原文:《和汪韵舟少尉元日咏梅菊作》世人竞羡春花早,我说秋花迟更好。春花从无百日红,惟有秋花偏耐老。花花相对换新年,观者一时齐称妍。当筵不惟菊度岁,寒梅一树相比肩。此物何为同位置,老圃孤山争献媚。留此孤标傲世姿,化工指点非无意。又不见五柳先生宅,葛巾大醉欢今夕。抚时且共霜中守,乘兴看花兼把酒。劝君畅饮延龄杯,劝君小试调羹手。
  3. 作品赏析:郑用锡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春天与秋天不同的花卉,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独特见解和感慨。他不仅赞美了秋花的耐久与美丽,也隐含了对生命循环、岁月流转的哲思。诗中的梅花和菊花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象征着坚韧不屈与高洁的品质。此外,郑用锡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4. 写作背景:郑用锡的这首诗是在道光年间创作的,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历史转型期。面对国家和社会的现状,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都值得深入探讨。
  5. 后世影响:郑用锡的诗歌虽然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轰动,但他的作品却因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而被后世所传颂。他的诗作不仅丰富了清代诗词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和汪韵舟少尉元日咏梅菊作》作为郑用锡的代表之作,展示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