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侍御余三同年

骢马乘来四载余,京华处处避幡旟。
饱闻圣主求言诏,未见诸臣谏猎书。
岂是阳城方简默,不劳永叔代踌躇。
老生局外多私计,勿使吾曹望或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侍御余三同年》是清代诗人刘青芝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北京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及个人情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据《寄李侍御余三同年》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刘青芝。刘青芝生活在一个文化较为丰富的时代,他的诗作中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清朝众多诗人中,他的诗作虽然不是最为著名的,但依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2. 诗歌原文
    骢马乘来四载馀,京华处处避幡旟。
    饱闻圣主求言诏,未见诸臣《谏猎书》。
    岂是阳城方简默,不劳永叔代踌躇。
    老生局外多私计,勿使吾曹望或虚。
    柴门花柳锁风烟,迎客檐前月正圆。
    四座欢声摇烛彩,三更杯影倒星躔。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北京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诗中的“柴门花柳锁风烟”等意象,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4. 诗歌背景: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北京期间可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沉淀。这种经历不仅让他对京城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促使他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多的思考。诗中的“未见过诸臣《谏猎书》”一句,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寄李侍御余三同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