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暂典州,曾无暇日快登楼。
此来春水生江汉,试倚危栏瞰斗牛。
波起洞庭皆北泛,雪消巴蜀尽东流。
尚书砥柱功勋在,只要修防处处周。
登沔阳新堤澄澜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沔阳新堤澄澜楼》是清代诗人刘鸿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登沔阳新堤澄澜楼》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刘鸿庚,字西垣,浙江山阴人。道光辛巳举人,曾担任汉阳知县,因公殉难后被追赠知府衔。他的诗歌作品《青藜阁诗钞》,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原文:
十二年前暂典州,曾无暇日快登楼。
此来春水生江汉,试倚危栏瞰斗牛。
波起洞庭皆北泛,雪消巴蜀尽东流。
尚书砥柱功勋在,祇要修防处处周。诗歌解析:《登沔阳新堤澄澜楼》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中的“十二年前”指的诗人自己曾在任期间,而“曾无暇日快登楼”则反映了当时公务繁忙,难以尽情游览的情境。接下来的诗句中“波起洞庭皆北泛,雪消巴蜀尽东流”,则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着国家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最后两句“尚书砥柱功勋在,祇要修防处处周”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
《登沔阳新堤澄澜楼》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和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