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龙泉寺

溽暑郁我怀,携朋寻高爽。
出城见南山,幽况夙所赏。
龙泉久神异,风雨灵泽广。
别来二十年,老健喜重往。
密树结层阴,峭壁当沆漭。
㟏岈䆗窱入,薜萝分披上。
蹑翠陟其巅,大千指诸掌。
法王宝地尊,霞光罗万象。
景趣犹如昔,理会顿殊曩。
探无悟无极,阅有谢有攘。
临兹诸缘空,耳目余清响。
留连恣遐瞩,浩浩神气朗。
桃源勿劳思,舍此将焉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龙泉寺》是清代刘鸿儒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龙泉寺的幽奇景观和作者对寺院的深厚情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重游龙泉寺》的作者是刘鸿儒,他的生平信息并未详尽记载。不过,可以推测他可能生活在一个文学兴盛的时代,因为这样的作品往往出自当时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
  2. 原文赏析:诗中通过对龙泉寺的自然景观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诗句“法王宝地尊,霞光罗万象”展现了龙泉寺作为圣地的庄严与神秘。同时,“景趣犹如”一句则传达了作者对于此地美景的无限留恋。
  3. 创作背景:刘鸿儒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更深层地反映了他对精神家园的寻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信仰都密切相关。
  4.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场所。刘鸿儒的《重游龙泉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化的交融。
  5. 鉴赏价值:该诗以其精湛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成为研究刘鸿儒以及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

《重游龙泉寺》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龙泉寺美丽景色赞美之情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文化意蕴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的详细介绍,人们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