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送刘芳玖之官蜀中

青天不易上,蜀道古来难。
十二巫峰里,飘然寄一官。
雨云行处幻,琴鹤坐边寒。
明岁北归雁,烦君寄羽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都门送刘芳玖之官蜀中》是清代诗人邓献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任蜀地的不舍与祝愿。这首诗不仅是邓献璋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对于友情和仕途的复杂态度。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邓献璋,字方侯,一字砚堂,祁阳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
  • 文学成就:邓献璋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还曾担任过教谕等职,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他的诗歌作品,如《都门送刘芳玖之官蜀中》,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到见解。
  1. 诗歌原文
  • 原文:青天不易上,蜀道古来难。十二巫峰里,飘然寄一官。雨云行处幻,琴鹤坐边寒。明岁北归雁,烦君寄羽翰。
  • 翻译:“青天”难以逾越,“蜀道”自古以来艰难。“十二巫峰”中,你将“飘然”地任职一官。“雨云”行处变幻无常,“琴鹤”旁边环境寒冷。“明岁”时,北归的大雁会飞过,请代我寄去书信。
  •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蜀地的景象,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及对未来的祝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蜀地风光的赞美。
  1. 诗歌主题
  • 友情主题: 在这首诗中,邓献璋表达了对朋友刘芳玖赴任蜀中之地的深深不舍和真挚祝愿。这种情感超越了单纯的离愁别绪,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相互间的信任与支持。
  • 仕途主题:诗中提到“十二巫峰里,飘然寄一官”,暗示了蜀道的艰险以及友人面对的官场挑战。邓献璋通过这样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仕途的看法和态度,既有向往也有忧虑。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邓献璋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的“雨云”和“琴鹤”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心境的象征。
  • 用典巧妙:在诗歌中运用了诸如“十二巫峰”、“雨云行处幻”等意象,这些均富有诗意且富含深意。通过这些典故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邓献璋生活的清代,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文人士大夫面临着政治变革和个人命运的双重挑战,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 地域文化:蜀地(今四川地区)在清代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这里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邓献璋的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一地域文化的熏陶。

《都门送刘芳玖之官蜀中》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邓献璋个人的文学才华和政治理念,也折射出清代文人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