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寿公祠

幕府奇男子,临危授命天。
干戈起蛮触,坏土吊乌鸢。
此节尽人谅,无官仗汝贤。
至今留血食,社酒赛年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谒寿公祠》是清朝诗人郑如松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袁寿山将军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这位幕府奇男子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幕府奇男子,临危授命天。干戈起蛮触,坏土吊乌鸢。此节尽人谅,无官仗汝贤。至今留血食,社酒赛年年。

  2.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1926年,当时为了纪念清朝将军袁寿山而修建了寿山将军祠,即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寿公祠。该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袁寿山将军的赞美和敬仰。诗人通过对将军临危受命、挥剑斩敌的英雄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其忠诚和牺牲精神的颂扬,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深切敬意。

  4. 诗歌风格:郑如松的诗风雄浑大气,语言简练有力,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在《谒寿公祠》中,诗人通过对袁将军英勇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一种壮志豪情的艺术风格。

  5. 诗歌价值:《谒寿公祠》作为一首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让人们了解到清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谒寿公祠》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传递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