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引之来问近事

莫放渔人入,溪山远作篱。
邓冯谁命世,黄绮是吾师。
华发短犹在,荒村春欲迟。
寒梅开有日,折寄向南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刘引之来问近事》是宋代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三月,时年苏洵四十岁,他任秘书丞。文章通过叙述自己对“近事”的看法,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全文共分四段,每段先以“吾尝思之甚熟”开篇,接着写其所见所闻,最后以“吾又以为然”结束。

在这篇文章中,苏洵首先提到了“今世士大夫”们的种种行为,包括他们过分追求名利、不重视道德操守、以及过于依赖权势等现象。他认为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品德,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接着,他列举了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些情况: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声和地位而不择手段;有些人则因为害怕失去权力而变得虚伪狡诈;还有一些人则因为贪图小利而忽视了大义。

苏洵在文章中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他认为,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官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行,不应该只关注个人的名利得失。他还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此外,他还呼吁大家要警惕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并积极地参与到抵制这些风气的行动中去。

《答刘引之来问近事》不仅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散文,也是一部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性弱点的作品。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篇作品也展示了作者苏洵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