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石公却寄

别君何处最相思,多在松阴月上时。
对我清辉皎如此,故乡俦侣可曾知。
尺书问讯劳相忆,浅盏浇愁醉不辞。
还寝剧怜风露冷,愿移残梦落书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邓嘉缉,字熙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忆石公却寄》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品原文:别君何处最相思,多在松阴月上时。对我清辉皎如此,故乡俦侣可曾知。尺书问讯劳相忆,浅盏浇愁醉不辞。还寝剧怜风露冷,愿移残梦落书帷。

  2. 作品赏析

  • 表达情感:邓嘉缉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月亮成为了他与友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明月可以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描绘:诗中的“松阴月上”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月光下的松树显得更加宁静和幽美。这种景色的设置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情感寄托:诗中“愿移残梦落书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换,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 艺术手法:邓嘉缉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使用比喻(“对我清辉皎如此”)和排比(“尺书问讯劳相忆,浅盏浇愁醉不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感染力,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邓嘉缉是清代的诗人,字熙之,江宁人。他参加了同治年间的科举考试并取得了优贡的成绩,之后还被选拔为候选训导。
  • 文学成就:邓嘉缉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忆石公却寄》作为邓嘉缉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文化氛围。
  • 传承价值: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优美的诗句至今仍然被传颂,成为人们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邓嘉缉的《忆石公却寄》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文化的反映而具有独特的意义。这首诗不仅是邓嘉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对友情和家乡的一种怀念和致敬。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才华,从而更加珍视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