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荷芳书院

秋声不在山,月色融于水。
菊畦两三丛,烂漫炫金紫。
净乡广作缘,池隙扶六枳。
霜重警林乌,波寒定潭鲤。
岂惟荇藻流,镫影一船舣。
旧游吴越交,十载五湖涘。
清景对灵抱,良宵数有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荷芳书院》是清代诗人刘履芬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背景
  • 个人简介:刘履芬,字彦清,号泖生,浙江江山人。他是一位清诸生,以诗接近陆游的风格而知名,其作品有《古红梅阁集》和《鸥梦词》等。
  • 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上,刘履芬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描绘,以及通过诗词表达个人情感的艺术才能。
  1. 诗歌原文
  • 全文内容:秋声不在山,月色融于水。菊畦两三丛,烂漫炫金紫。净乡广作缘,池隙扶六枳。霜重警林乌,波寒定潭鲤。岂惟荇藻流,镫影一船舣。旧游吴越交,十载五湖涘。清景对灵抱,良宵数有几。
  • 语言特点: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夜坐荷芳书院》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刘履芬对生活、对自然、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和细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刘履芬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