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送诸兄弟北归昔年此日别汪容甫处

一片离人月,年年此渡头。
秋风吹过客,落叶上行舟。
别梦怜今夕,歧途感旧游。
寒江呜咽水,不向故乡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城送诸兄弟北归昔年此日别汪容甫处》是清代诗人刘台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与友人分别情景的记忆和对北归之路的感慨。具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秋风中的行人、落叶和行舟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别离的画面,同时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朋友重逢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刘台斗,号星槎,宝应人,嘉庆己未进士,曾任瑞州铜鼓营同知。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有《星槎游草》等作品传世。
  • 文学成就: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刘台斗的文学作品在清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观见长。
  1. 诗词原文与解析
  • 原文:一片离人月,年年此渡头。 秋风吹过客,落叶送行舟。 别梦怜今夕,岐途感旧游。 寒江呜咽水,不向故乡流。
  • 诗意解读:这首诗开头两句“一片离人月,年年此渡头”通过描述离别时月光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秋风吹过客,落叶送行舟”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落叶被秋风吹起,伴随着远行的船只,传达出一种萧瑟之感。第三句“别梦怜今夕,岐途感旧游”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回忆和对分别时刻的留恋。最后两句“寒江呜咽水,不向故乡流”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河流,河水因寒冷而呜咽,却不流向故土,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与无奈。
  1. 艺术手法与特点
  • 抒情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抒情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诗句充满了情感色彩。
  • 象征意义:诗中“寒江呜咽水”,并非直接表达悲伤之情,而是通过自然界的动态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此外,流水的方向也隐喻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命运的走向。
  • 韵律美:五言律诗具有固定的格式和节奏,这首诗遵循这一传统形式,通过押韵和平仄的搭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朗朗上口的效果。
  1. 主题思想
  • 别离之情: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情景的深刻描绘,通过对别离时的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致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 季节变化:诗中巧妙地利用“秋”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生命旅程的变迁。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反映时代背景:作为清代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诗歌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传承与影响:《郡城送诸兄弟北归昔年此日别汪容甫处》作为清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被后来的诗人所借鉴和传颂。

《郡城送诸兄弟北归昔年此日别汪容甫处》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作者情感和历史记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