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除夕和爱师韵

一幅岁朝图样好,玉梅花底三更。绣帘风约一钩银。清娱便了,都是画中人。
殿阁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闲身。风光莫遣酒杯贫。花红烛喜,重见一年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除夕和爱师韵》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樊增祥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赏析:

  1. 作者简介:樊增祥,字雅琴,号小梅,晚号樊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以婉约派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2. 词句原文
    一幅岁朝图样好,玉梅花底三更。绣帘风约一钩银。清娱便了,都是画中人。殿阁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闲身。风光莫遣酒杯贫。花红烛喜,重见一年春。
  3. 内容解析:这首词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一幅岁朝图样好,玉梅花底三更”,这里的“岁朝图样”象征着新年的到来,而“玉梅花底三更”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绣帘风约一钩银。清娱便了,都是画中人”,通过对绣帘、风铃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殿阁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闲身”,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宁愿选择在除夕夜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也不去应对世俗。”风光莫遣酒杯贫。花红烛喜,重见一年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的祝福。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临江仙·除夕和爱师韵》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诗词手法,如对仗工整、意象生动、情感真挚等,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5.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它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临江仙·除夕和爱师韵》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丰富的情感表达、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