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负花朝矣。笑封家、诸姨不管,百花生死。刚是海棠春睡后,梦堕梨云窝里。怪昨夜、鹅衾如纸。晓御碧油檐子出,看琪花、开遍人间世。骄马蹴,玉尘起。
酣歌痛饮长安市。甚南来、春阴十日,酽寒如水。破屋数间何所有,冷饼生齑而已。便细嚼、梅花何味。生是苦瓜和尚命,更鸠摩、多了妻和子。谁会我,入关意。
金缕曲 · 戊戌花朝,风雪寒甚,晚宿木兰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戊戌花朝,风雪寒甚,晚宿木兰店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原文:
金缕曲 · 戊戌花朝,风雪寒甚,晚宿木兰店作
木落吴江静,正西窗灯影,碧天如水。同在广陵肠已断,那复伤春情味。问雁来、几时到塞北?且寄书、长询母亲泪痕新止。空相忆、清芬未歇。
心知萌教改,是前生、旧缘误我。待约东风且相伴,草长莺飞二月。恼乱横波秋一眼,谁信道、解相思?只瘦损、朱颜何处?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祖籍辽阳,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进士。个性耿介,不善钻营,好读书弹琴,工书善诗,尤工于小令,有“容若词”一说。作品背景:
此词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天,纳兰性德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扬州副使,途经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正值农历花朝节,天气寒冷,他晚上住在一家叫木兰店的客栈。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词意解析:
- “木落吴江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已经凋零,水流也显得更加宁静。
- “正西窗灯影,碧天如水”,描述了夜晚的情景,窗外的灯光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中,仿佛是一片清澈的湖水。
- “同在广陵肠已断,那复伤春情味?”表达了他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时的心情,由于政治原因,他的心境已经破碎,不再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喜悦。
- “问雁来、几时到塞北?且寄书、长询母亲泪痕新止。”通过询问大雁何时飞到塞北,表达了他对远方母亲的思念和关切。同时,他也向远方的母亲询问自己的泪水是否还留在脸上。
- “空相忆、清芬未歇。”空自思念,但清美的香气仍然留在心中。
- “心知萌教改,是前生、旧缘误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可能受到了前世的影响,可能是前生种下的因缘导致了今生的变化。
- “待约东风且相伴,草长莺飞二月。”希望能够等待春风的到来,与它一同相伴。草长莺飞的二月正是春天,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恼乱横波秋一眼,谁信道、解相思?”这一句表达了他对于爱情的困惑和不解。横波秋一眼指的是秋天的水波,象征着爱情的波动。
- “只瘦损、朱颜何处?”只有容颜消瘦,不知何处是归途。
-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整首词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 意象生动: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象征和隐喻,如“木落”、“碧天”、“秋风”、“雁”、“草长莺飞”等,这些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变化。
- 语言优美:词句典雅,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意象以及对爱情的迷茫和不解,展现了纳兰性德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的卓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