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萼细牵墨线,花心双套瑶卮。江南别唱采莲词。恽箫和月擪,崖笛隔花吹。
问讯铁君无恙,勾留莲女归迟。赠伊贴体一联诗。金分杨柳带,红换海棠丝。
临江仙 · 再咏铁线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 再咏铁线莲》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樊增祥的作品。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樊山,湖北恩施人。他是一位擅长诗、骈文、词的诗人,也是近代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樊增祥创作此词时,正值其任陕西布政使和护理两江总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社会的氛围和樊增祥个人的心境。
从词作的内容来看,樊增祥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与铁线莲相关的生动场景。《临江仙 · 再咏铁线莲》中“跗萼细牵墨线,花心双套瑶卮”,形容了铁线莲花朵的精致和优雅;“问讯铁君无恙,勾留莲女归迟”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问候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樊增祥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独到见解。
在艺术手法上,樊增祥运用了许多传统的诗词技巧,如对仗、意象等,使得整首词既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金分杨柳带,红换海棠丝”这两句,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和象征手法,将铁线莲与其他花卉相比拟,展现了大自然中万物相映成趣的美好景象。此外,樊增祥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元素,使得作品更加丰富而有深度。
从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来看,樊增祥的这首词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樊增祥通过自己的词作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樊增祥的《临江仙 · 再咏铁线莲》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樊增祥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境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