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河牛女,是何年种玉。瓞绵秋圃。引翠蔓、暗满疏篱,渐蓝茜斗妍,小花微吐。倘傍乔松,定不让、凌霄高举。奈纤条荏弱,堪人爱惜,晓凉风露。
南唐染衣故事,叹煎裙水碧,念家山破。祇七夕、花簇针楼,认织锦天孙,是儿慈母。结子累累,与猛剂乌黄同谱。又何人、记取前身,泪妆媚妩。
解连环 · 咏牵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连环·咏牵牛》是樊增祥创作的一首词。《解连环·咏牵牛》作为清代文人樊增祥的代表作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樊增祥,一位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的举人及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在晚清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与文化领域。
这首词通过绛河牛女、秋圃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里牵牛花繁盛的景象。词中以绛河牛女为引子,寓意牵牛花如玉一般珍贵。通过“瓞绵秋圃”到“小花微吐”,细致地展现了牵牛花从种子到盛开的过程。这种细致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敏锐的诗性观察力。
樊增祥在词中提到了南唐染衣的故事,以及家山的破败,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这些历史典故的引用增添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七夕节花簇针楼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织锦天孙的怀念,以及对家国的深情眷恋。
樊增祥的这首《解连环·咏牵牛》不仅是对牵牛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量与美的赞颂。他的诗风兼收并蓄,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新颖的见解,显示了他在晚清诗歌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
樊增祥的《解连环·咏牵牛》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词的美,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历史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