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婵娟秋怀

雁来红靓牵牛紫,花间凉雨犹沁。晚晴茉莉半开时,爱小莲丰韵。柳外月、徘徊弄影,真珠帘底檀蛾晕。绮思浓于酒,又恰被青禽唤醒,捎到芳讯。
书字强说平安,凤城秋夜,半衾幽梦无准。素娥青女斗婵娟,怎奈铢衣冷,更露鹊栖枝未稳。晶盘那得明珠定。想夜夜瑶宫里,愁倚银屏,泪珠滴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斗婵娟·秋怀》是樊增祥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思绪。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诗、骈文、词,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人物。他的诗歌风格细腻而深情,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的细微变化,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1. 诗词原文
  • 雁来红靓牵牛紫,花间凉雨犹沁。:这句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大雁带来了秋天的色彩,牵牛花紫色鲜艳,花香与细雨相互交织。
  • 晚晴茉莉半开时,爱小莲丰韵。:描写了晚晴时分,茉莉花半开的景象,以及荷花的美丽姿态。
  • 柳外月徘徊弄影,真珠帘底檀蛾晕。:月亮在柳树的影子中徘徊,月光透过珍珠帘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 绮思浓于酒,又恰被青禽唤醒,捎到芳讯。:诗人的情感深沉如酒,青鸟的到来唤醒了他的思绪,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 书字强说平安,凤城秋夜,半衾幽梦无准。:虽然试图用文字表达平安,但内心的不安使得他只能在凤城的夜晚中,梦见遥远的家乡。
  • 素娥青女斗婵娟,怎奈铢衣冷,更露鹊栖枝未稳。:嫦娥与织女争妍斗丽,却因为寒冷的铢衣而显得更加脆弱,连喜鹊也未能安稳地栖息。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词将季节的变化、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美学追求。
  • 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景象(如雁行、菊花、茉莉、柳树、月华、珠帘等)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之中。
  • 语言优美:樊增祥的词作语言优美,既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又有现代诗词的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秋季往往与离别、思念、收获等主题相关联。樊增祥的《斗婵娟·秋怀》也不例外,它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节对故土和家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
  1. 历史评价
  • 《斗婵娟·秋怀》作为樊增祥的作品之一,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
  1. 影响传承
  • 樊增祥的这首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成为了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教材。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斗婵娟·秋怀》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词作,也是樊增祥文学成就的体现,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领悟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