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中秋得石甫京邸书,对月有怀,代琴夫人倚声寄之

一行玉雁横秋,替传千里婵娟意。凭高北望,风荷露柳,万重烟水。玉镜高圆,金鞭未整,为谁留滞。又晚妆拜月,飘飘仙袂,人正在秋光里。
今夕茜窗无睡,数佳期、负他红桂。神仙风度,瑶天笙鹤,是君前世。怎不归来,素蟾并照,红鸾双倚。待归来、先指芙蓉,教看恁般憔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中秋得石甫京邸书,对月有怀,代琴夫人倚声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当时辛弃疾任福州知府、福建安抚使等职。他在中秋节期间收到了友人石湖的来信,信中提到了与友人相别后的思念之情。为了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他决定创作一首《水龙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在创作过程中,辛弃疾采用了传统的诗词形式,即“律诗”和“绝句”。他的作品中,律诗多采用七言四句的形式,而绝句则多为五言或七言两句。此外,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用典引物,借用历史典故或传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水龙吟·中秋得石甫京邸书,对月有怀,代琴夫人倚声寄之》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